|
整个2008年最流行的词语除了“山寨”和“雷人”,排行第三的无疑是“囧”字了,自从李烈的《囧男孩》问世之后,有数不清的东西一夜间被贴上了“囧”以及“orz”的标签,甚至有人说一句“我很囧”都能显示出一种特立独行的个性。当然“囧”不止是个人脸,也可以当作一个猪脸、狗脸、猫脸,一切有两条眉毛和一张嘴的生物都适用。
《闪电狗》就是这么一个很囧的电影,囧狗、囧猫、囧仓鼠,进行着一次很囧很刺激又很浪漫的旅行,当然这个动物集体出游的题材早就不新鲜了,甚至我们可以毫不费力从中找出《冰河世纪》或者《马达加斯加》的影子,然而那种囧的单纯的快乐以及其延伸出来的失落和感动,也一样暖暖发光。就像那个连指手套以很囧的方式问公园里的鸽子们收保护费,然后又被闪电狗以同样囧的方式惩罚,它们还会摆出各种囧到可爱的动作来换取一顿饱饭,也会拿出吃奶的勇敢去跳车厢,坐在车顶很拉风的横穿美国。
不知道为什么,这条狗有了一个与奥运百米飞人同样的名字——博尔特,而且爪如疾风、视如闪电,每每能上天入地打进敌人老巢,即使背后追击着“红警三”宣传片里那样的蚊子战斗机以及暴力摩托队,我们的博尔特一样能转头用包租婆家传的那招“狮吼功”震的对手七上八下、七零八落。不过那种英雄本色离开摄影棚之后就不灵了,倒是一次次的碰壁让它捂紧额头摆出一副很囧的样子,不过狗这类动物一直是很人道主义的,不管是主人还是朋友,认准了总是会管到底,所以也难怪乎我们在台湾可以看到诸如“七将军”和“十八王公”之类的庙宇了。
《闪电狗》是给囧孩子们看的童话,就像那种阿猫阿狗以及小仓鼠之间的友谊,以及它们逃离冰冷无情的摄影棚,漂泊在外而不断冒险的成长故事。这种自由和自我的追求一开始也许是不自主的,就像我们在孩子的懵懂期不知道梦想是什么样子和什么味道,那些关于未来甚至明天的颜色都是难以琢磨的,然而一旦懂了,紧绷起的理想又成了我们的负累,开始生存进囧与不囧的夹缝里。当然这条囧狗也会在一些受伤的体验之后变得犹豫不决,甚至打算藏进自己失落的影子里,好在那个叫犀牛的仓鼠特别有热情,囧在那个透明球壳里一样散发着冲动的查克拉味道。作为博尔特超级粉丝的犀牛注定要为其提供强烈的精神支持,即使我们怎么看都有些邱如白煽梅兰芳的感觉。
看完《闪电狗》,再回首以前的《功夫熊猫》和《瓦力》,发现都是很囧,每个卡通人物都是这么囧过来的,当然也包括《囧男孩》里的卡达天王。其实也正是这种囧,可以细微的反射出孩子们在那个年龄之间的一种微妙的、难以琢磨的心理状态,所以这些卡通片基本上是很温暖很释怀的,就像他们想象着如何去拥有一条无敌的闪电狗而延伸出的梦境与幻想。想想当年我们早年穿着开裆裤屁颠屁颠地跑到电视机前看卡通片,或者哭着闹着要一个玩具,抑或跟同伴们咬着牙撕扯一本连环画的时候,我们当年的囧却像是越发的可爱了,并且叹息其那种单纯想法的可贵与难得。
直到如今二十多岁了让然喜欢这样很囧很娱乐的卡通片,因为它们干净、清澈、激情并包裹着一种单纯的美好,让我们在搞完沉郁凝重的大师作品后赚得一个多小时的放松与开怀,就像我们厌烦了小说就想去看插画一样,可以边看边揉揉眼睛,抽一颗烟,顺便缅怀一下小屁孩时代的岁月。 |
|